- · 我院到福建对接深化院省科技合作[11/13]
- ·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来我院对接科技合作[11/13]
- ·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重点项目“林业特色资源加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”研讨会在京召开[11/12]
- · 中国林业特色资源加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咨询研讨会顺利召开[11/12]
- · 2020年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[11/11]
- ·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研究中心创新与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[11/05]
- · 中国林科院召开2019-2020年度森林防火经验交流会暨业务培训班[10/30]
- · 中国林科院首次揭示局域群落构建机制[10/29]
乌桕新害虫——中华卡扁蜡蝉的形态及分子鉴定
作者: 丁永顺 [1] 常志敏 [2] 杨琳 [1] 陈祥盛 [3]
关键词: 乌桕 中华卡扁蜡蝉 形态特征 分子鉴定 危害状况 发生规律
摘要:[目的]介绍发生在贵州省龙里县乌桕上的一种新害虫——中华卡扁蜡蝉的形态及分子鉴定的方法.[方法]对中华卡扁蜡蝉卵、若虫(5龄)及成虫3个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记;同时通过PCR扩增,获取了中华卡扁蜡蝉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.利用MEGA 6.0软件对其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进行分析,以竹鳎扁蜡蝉、红线鳎扁蜡蝉、勐仑鳎扁蜡蝉为外群,采用邻接法(NJ)构建系统发育树.[结果]系统发育树显示中华卡扁蜡蝉10个样品的COI基因序列能较好地聚为一枝;中华卡扁蜡蝉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.000~0.065,4种扁蜡蝉科昆虫种间遗传距离为0.142~0.202,种内遗传距离与种间遗传距离不存在重叠现象.[结论]COI基因序列可作为DNA条形码片段,实现中华卡扁蜡蝉快速、准确的物种鉴定.初步调查了中华卡扁蜡蝉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状况.
上一篇: 云南甜龙竹和黄竹种子灭菌条件和萌发特性初步研究
下一篇: 秋茄幼苗光合特性对寒害的响应